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就 《成都市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相关意见建议反馈时间为2022年10月22日前。《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装备、软件、解决方案等核心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并从增强供给能力,壮大核心产业;深化应用推广,加速产业升级;加强系统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完善支撑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四大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成都智能制造成效良好
《征求意见稿》对成都市智能制造现状与形势进行了总结,其中提到,在“十三五”时期,成都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取得良好成效。
具体来看, 成都核心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规上企业达到150家,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 示范工厂建设成果显著,2020年,成都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6.4%和47%。同时,还培育了2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以及34个省级新模式应用项目。
平台建设提档增速,共建成了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四川省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成都川哈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西门子智能制造(成都)创新中心等企业级创新载体。
智能制造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出台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智能化改造政策措施,深化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同时,超前布局标准厂房、基础设施等配套设施,引导生活要素向功能区聚集,不断完善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
展望十四五,《征求意见稿》指出,成都智能制造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远大于挑战。
十四五发展目标已确定
《征求意见稿》对成都智能制造产业提出了定位。在指导思想中提出,要“ 把成都打造成我国重要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示范应用‘领航区’、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输出地’,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为制造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到2025年,智能制造供给能力大幅提高,装备、软件、解决方案等核心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建成完善的区域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有力支撑制造强市建设。
到2025年,具体目标如下:
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突破100种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培育20家具有国内较强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建成50家智能工厂和500个数字化车间,入选10个以上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显著提升,规上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明显改进。
发展基础明显增强。 建设10个以上智能制造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牵头或参与1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在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工业软件,建成20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大重点任务、6个专栏行动《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四大重点任务:增强供给能力,壮大核心产业;深化应用推广,加速产业升级;加强系统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完善支撑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并提出将推进 智能制造装备突破行动、工业软件提升行动、系统解决方案培育行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智能制造进企业行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行动。天虎科技发现,《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及行动方向,结合成都目前优势,指出了成都应重点发展的核心行业和应用场景。如在增强供给能力,壮大核心产业的重点任务中,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提升工业软件供给能力、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三大方向,指明了其中的重点产业。在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中,《征求意见稿》提出: 要重点发展先进适用的 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和智能化成套装备等。针对以上产业,制定了智能制造装备突破行动,例如在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要重点发展卧式加工中心、柔性加工中心、滚齿机床、数控车床、专用成套设备等,联合上游供应商、研究机构等协同攻关高精度轴承、电主轴、力矩电机、高端数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丝杠、轴承、导轨、液压件等零部件的本地配套能力。 在 工业机器人领域,要 重点发展焊接、切割、搬运等工业机器人,突破传感器、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积极布局协作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面向重点行业,开发机器人集成系统。 最终,实现到2025年,突破50种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明显增强,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在提升工业软件供给能力中,提到要依托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平台作用,重点开发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虚拟制造软件、工业控制软件、业务管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工业APP等 ,提升工业软件供给和服务能力。围绕 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等行业领域,开发系统化、专业化工业软件集成平台,形成面向特定行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工业软件提升行动中,提到到2025年,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三大领域培养超过100家立足细分行业、 技术过硬、 理念先进的工业软件企业,认定发布不少于20项市级以上“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软件基地。